二手房购房定金合同纠纷要怎样处理?众所周知,在购买二手房屋签订正式合同前,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作为定金。作为保障,双发会签订定金合同,经常会出现因双方不履行合同而引发纠纷,那么二手房购房定金合同纠纷要怎样处理?下面一起看吧!
1、未按合同内容交付定金,引发纠纷
由于合同的生效时间以当事人约定的定金交付时间为准,因此在确定定金的条款和数额之后,定金合同就不能立即生效,而且在此期间很容易发生争议。这一情形一旦发生,即使买方没有支付定金,定金合同也不能被强制执行,而且由于定金合同的还未生效,买方也不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
2、买方和卖方的一方违约会引发纠纷
在买方付了定金后,由于某种原因有可能无法履行定金合同,从而产生违约行为,而卖方也有可能在接受定金后,发现房屋价格上升,不愿再次出售,从而产生违约行为。此时,如果是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是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义务,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3、延迟履行合同或因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纠纷
现实生活中,买方或卖方可能会出现合同履行延迟的情况,通常这种延迟行为会对对方造成影响,从而引起纠纷,因此,如果一方延迟履行合同,应按合同约定的延迟部
分所占比例,适用进行定金罚则。
4、只履行部分合同会引发纠纷
有时,买方和卖方都会出现部分不履行合同的情况。此时,其部分不履行仍在担保范围内,而且定金的效力依然对其具有约束力,因此同样适用于定金罚则。即买卖双方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应按未履行部分占合同总价款的比例执行定金罚则。
5、实际交付定金金额与约定金额不符,引发纠纷
定金合同签订后,买方支付的定金可能少于或大于其实际应付的金额,可被认为是变更定金合同。如卖方有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则定金合同将被视为无效,交易双方可另行协商处理。
6、定金没有交给卖方,会引发纠纷
买家支付了定金后,没有将定金交到卖家手中,而是按照定金合同或居间协议交给中介保管,但可能有不法分子将定金由自己吞下,此时买卖双方可能产生纠纷。事实上,只要在定金合同中约定定金由中介保管,那么当中介收到定金之后,定金合同就生效了,卖方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收到定金而拒绝履行合同。
7、合同的其他内容无法达成一致,因此产生纠纷
在支付定金后,当事人就定金合同以外的与履行合同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此时买方可要求解除定金合同,卖方应返还定金,但不应双倍返还。
二手房购房定金合同纠纷要怎样处理?看到以上的内容,相信每个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吧!提醒大家一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到底要不要交定金,因为先签了合同再交定金,想要收回定金是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