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返回
文章详情

“反洗钱”矛头对准房地产 楼市整顿再次加码

文章摘要: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收紧,各地开始严查涉房贷款。近日有消息称,房地产“洗钱”将迎来强监管。其实,早在2017年11月份,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就曾联合部署: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严禁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违规提供“首付贷”等购房融资产品或服务;严禁违规提供房地产场外配资;严禁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收紧,各地开始严查涉房贷款。近日有消息称,房地产“洗钱”将迎来强监管。其实,早在2017年11月份,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就曾联合部署: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提供购房首付融资;严禁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违规提供“首付贷”等购房融资产品或服务;严禁违规提供房地产场外配资;严禁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时隔4年,直接将房企、中介一并纳入“反洗钱”的范围,楼市整顿,再次加码。

  最近,央行发布了《反洗钱法》的公开征求意见稿,将房企和中介都纳入反洗钱调查范围,该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时间是六月底。这次吹响了“反洗钱”号角,严查楼市买房的“灰色资金”,当征求意见稿落地之后,未来所有流入房地产行业的钱都将迎来一场严厉监管。

  那么,这次为何将“反洗钱”的矛头对准房地产?

  业内整理了两组公开数据,供大家参考:

  第一,早在十年前,央行已经针对中国几年来洗钱案例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洗钱的资金主要流入了金融、房地产和投资领域,其中流入房地产的案例占比35.9%,仅次于金融行业。

  第二,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每年中国境内的洗钱规模预计为3000亿-4000亿元。如果按照第一组数据的比例估算一下,意味着房地产每年的洗钱规模约为1000亿元-1400亿元。

  房价高涨的背后,很难保证没有“洗钱之手”的推动。洗钱花样之多,囤积房产规模之大,让人叹为观止。

  例如,开发商急缺现金流的情况下,因为资质不够,没实力融资,银行贷不了款,就找关系疏通背景发信托,用信托或者私募的方法来发产品,用高利息来吸引有钱人、公职人员亲属来投资,这些钱通过信托的方式流入房地产,不管这钱是黑是白,经过了一轮之后,最终就成为了合法投资收益。

  再举个例子,一线城市的房子动辄就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还是有人豪气全款买房,等到房产过户之后再抵押出去周转资金,不仅手里的钱没少,还让获得收入的途径多了“掩护层”。

  不仅如此,近两年大城市里出现不少“众筹买房”的,“代持买房”的现象,把房产的份额拆分,通过这种方式,产权人背后的资金也就被“洗白”了,不仅操作隐蔽,还间接推动了房价上涨。

  这次,央行将提供房屋销售、经纪服务的房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全部纳入“反洗钱”调查范围,有业内人士认为是调控加码的标志。

  2021年以来,先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规定了银行房贷上限,又将三条红线的指标覆盖到所有开发商,发布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新规,在种种枷锁之下,未来房地产投资客的生存领域将越收越窄。

  将房企、中介纳入“反洗钱”范围,只是行动的第一步,至于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