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员在各大的流动情况也在逐渐加大,90后00后也步入社会成了租房大军中的一员。与过去的住房租赁相比,现如今的租房人口多了,租赁需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居住和租金不再是衡量租房的唯二因素,社区配套,居住体验等等需求更加丰富也更加明显。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员在各大的流动情况也在逐渐加大,90后00后也步入社会成了租房大军中的一员。与过去的住房租赁相比,现如今的租房人口多了,租赁需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居住和租金不再是衡量租房的唯二因素,社区配套,居住体验等等需求更加丰富也更加明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人口流动、家庭结构的新特点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影响逐步加大加深,租赁需求亟须从数量到品质加以提升,加快发展高品质租赁住房已是大势所趋。
租赁需求多样化
如今,人们拥有了更多的居住自由,不再满足简单的一生一居,而是可以自由地决定择城而居、择邻而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大量新市民居住需求的集中释放、快速攀升。如何有效满足新增的居住需求?住房租赁市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领域。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指出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业内分析师表示,不同收入群体对租赁住房有着差异化的需求。低学历流动人群收入能力无法达到租住一间房的要求,需要的是标准化的床位;城市无房低收入群体具有本地户籍,但收入能力低,需要保障性公租房;流动夹心层人口,以非户籍大学生为主,处于暂时性支付能力不足阶段,需要安全规范的合租和中低端整租;城市户籍夹心层拥有本地户籍,包括毕业5-10年内的大学生,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城市购房难,需要适合家庭居住的整租产品;已有房的改善型租房人群,为了子女上学等,需要有更好的地理位置、租住品质的整租。
上分析师说,随着新生代租赁群体观念革新、个人收入增加以及租赁消费升级,其对于租赁住房的需求将从基本的有床住过渡到品质升级,安全需求、隐私需求、社交需求等逐渐衍生。居住安全性、舒适度、住所设施及环境、公共空间设计等因素,都逐渐成了影响租客决策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调研数据,超五成租户表示愿意为更好的地段、服务和室内环境,每月房租多支出1000元以上。
房地产研究员表示,如今租赁人群中95后、00后开始涌入,年轻人的自我领地意识、居住品质意识更加明显,他们希望房屋简约干净,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保证休息质量,此外,网络、用电安全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供给结构性失衡
目前我国租赁住房供给存在明显不足,供需结构错配凸显:小户型、低租金房源数量少,大户型供给多、需求弱。分析师以北京为例解释称,老旧小区地段位置好,但居住品质差,当前北京市在出租房源30%以上的楼龄超过20年,房屋厨卫设施、公共配套比较差,装修过时,房东没有改造装修的能力,甚至不及时履行维修义务,难以满足新市民对居住环境的社交性及安全性等要求。
住房租赁领域的种种消费痛点也频遭租户吐槽。目前租房的痛点还是在于租金高和假房源上,这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常常大呼“租房等于大出血”。租赁关系不稳定,租户合法权利得不到保护,也是备受诟病的问题之一。“刚住了半年,房东就随意涨租金,不同意涨价就用各种手段逼我们搬家。”在某互联网大公司入职不到两年的小李已经搬了三次家。
在C2C的市场中,房东利用自身强势地位,侵害租户利益,如随意涨租金、中断租约等,使租户被迫换租。此外,我国租赁住房大多是按照家庭居住需求设计的户型,在合租时,公共区域、噪音等经常引发租户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常常导致租户频繁搬家。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会长李文杰曾表示,随着00后、95后等青年租住群体进入到租房市场,多样化将成为行业的供给形态。不论是从政策支持方面,还是从满足高品质租赁需求角度来看,租赁行业都面临着从房东直租到机构化长租的发展趋势。
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也有所认同,他认为,要站在改善民生、需求升级的角度来理解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义,提高住房租赁行业的地位,尤其要提高长租房市场的比重,努力培育专业长租机构并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