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返回
文章详情

高昂房价逼退了一波波年轻人 租房生活已成主流?

文章摘要:  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没有能力支付得起高昂的房价和房贷带来的每个月重大的经济负担,转而选择以租房生活作为主要方式。但楼房在中国人思想中的地位仍是十分坚固的,没有属于自己的楼房,貌似在许多中关系中都处于弱势一方。

  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没有能力支付得起高昂的房价和房贷带来的每个月重大的经济负担,转而选择以租房生活作为主要方式。但楼房在中国人思想中的地位仍是十分坚固的,没有属于自己的楼房,貌似在许多中关系中都处于弱势一方。

  在中国,住房似乎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需品。上到谈婚论嫁,常言有房才有资格结婚;下到单身贵族,都说有房才有底气单身!曾几何时,多少人觉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就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即便房价猛增,也情愿节衣缩食,一辈子沦为房奴?

  近年来,我们却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变得越来越佛系,似乎大家都选择了躺平,不再热衷于买房,都选择租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高房价、低收入、压力大

  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有6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同比看,广州上涨11.6%位居榜首,银川上涨11.2%紧跟其后。

  高昂的房价早已使得住房成为当代年轻人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动辄上万一平,对于拿着微薄工资的当代年轻人而言,且不说房租和日常开销,相当于1个月甚至好几月的薪酬。而在北上广,房价更是高达好几万,又有多少人一年下来才足以攒够这一平米?对于普通的大众而言是不可企及的。更何况房贷长达二三十年,又有多少年轻人有底气说自己保证不会失业,有平稳的收入,没有重大开销,或者在还房贷的同时还能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做不到这些,即便再想买房,也只能望而却步。

  不少网友说,买房就是给银行打工,自己涨工资的速度还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花了十年终于攒够了首付,还要花三十年还贷款,每月不仅压力大,还失去了生活的自在,再没有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只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敢聚会、不敢打车、开空调都要三思斟酌,连生病都成为一种奢侈;不买房,一个人想吃吃、想喝喝,除了生存还有诗和远方,生活更随意。

  年轻人更喜欢租房

  当今租房市场的不断扩大,大大小小的商圈里总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住处。对于普通人来说,租房的压力远小于买房,也更自由,价高了可以换,腻了可以换,不喜欢了也可以换。对于害怕孤独和钱袋不足的朋友们来说,还能跟三五好友合租,不仅省房租,好物共享,下班后还有人陪,偶尔一起玩乐,生活如此多娇!

  近年来更有发展迅速的品牌公寓,都是在比较热门的商圈,设施完善,地理环境乃至户型、装修都比大多住房更优质,成为不少单身贵族的首选。对于追求品质,喜欢新鲜感和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品牌公寓,不仅省去了一些生活上不必要的麻烦,还能随时更换住处,减少通勤时间;大门不仅有保安全天24小时守候,还有密码锁或人脸识别,非居住人员不得进出,也更有安全保障。

  买房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据国家统计局7月15号消息报道,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保持稳定;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稳中趋落。虽说房价依旧在上涨,但增长幅度已然没有过去来得迅速。

  今年上半年以来,100家房企融资6090亿,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这都得益于去年央行8月出台,今年1月1号开始针对所有开发商推行的“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能小于1。

  财政部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方面,也做了大幅调整。激励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战略,主要的服务对象改为新兴的产业和小微企业,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微观经济,以控制银行的风险。从而严格管控了房企融资,明确住房不炒,稳定市场。

  不仅如此,国家给银行设立两道红线,限制贷款额度,银行对二手房贷款资质审核越来越严格,难度越来越高,延长了二手房贷的放款时间,市场冷淡,有价无市,中介一片死水,因此很少再有年轻人试图以买房来发家致富。

  没必要买房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大多年轻人变得佛系,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也不买房,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买房不是必要的,租房一样可以过得很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为了几十平米的房子,改变自己未来三十年的生活状态。

  加之大多90、00后的父母都有房,他们并没有一定要买房的焦虑。在他们眼里,有钱、有能力就换一套更好的房子;反之,住着父辈留下来的老房子,衣食无忧,简简单单地过一辈子也比当一个终身房奴来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