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在国家宣布各种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之后,全国各地的供地政策也变得更为严格了。因为房价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价高,此前因为不断上涨房价,也让地价的溢价变得越来越多,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房价和地价都越来越高。近日重庆终于公布了原定于七月份的第二次集中供地政策。
在国家宣布各种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之后,全国各地的供地政策也变得更为严格了。因为房价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价高,此前因为不断上涨房价,也让地价的溢价变得越来越多,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房价和地价都越来越高。近日重庆终于公布了原定于七月份的第二次集中供地政策。
8月31日,重庆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公告陆续上线。此批次重庆中心城区共推出42宗涉宅用地,报名期限于9月23日12时截止。42宗地占地面积共4111亩,规划建筑面积447.41万平方米,楼面均价为7060元/平方米。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批次重庆集中推出的42宗住宅用地中,有17宗设置了自持租赁住房的竞拍条件,占比达到4成,自持总计容住宅建筑面积占地块总出让面积的比例从5%到100%不等。此外,42宗地块全部设置了最高限价,限定的溢价率自6%至15%不等;并明确加强对参拍企业购地资金的监管。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全国多个城市调整第二批集中供地规则的背景下,重庆此次集中供地规则也得到强化,除设置最高限价,并在达到限价后设置竞自持租赁住宅、竞高品质住宅等竞拍规则外,购地资金来源、企业竞买资格等方面的监管也明显加强。
规则强化
此次重庆集中出让的42宗土地起始出让总价约316亿元,所有地块都设置了最高限价,按照最高限价计算,此次重庆集中供应的42宗地块溢价率均在15%以下。若土地拍卖达到最高限价,将转为竞自持租赁住房方式;部分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导向采取竞方案、竞品质等方式。
对于参与企业,此次重庆集中供地提出了多项要求,比如要求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
多项要求中,对于企业购地资金来源的监管最为细致。规则提出,申请人、竞得人或受让人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等。金融机构各类融资资金、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借款或预付款、其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借款、申请人或竞得人或受让人控制的非房地产企业融资等均不得用作购地资金。
竞拍规则还指出,申请人、竞得人或受让人应提交购地资金来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结论中应明确说明上述事项和内容,并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的购地资金来源审查。
对于经审查购地资金来源不符合要求的,出让人将分别采取取消参与竞买资格、取消竞得资格、解除土地出让合同、收回已出让土地等措施,并结合实际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参加土地竞买,视违约情节严重程度决定竞买保证金全部或部分不予返还。
“可以看出,此次重庆集中供地的土地竞买规则与条件趋于严格化。”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方面指出,此次重庆集中供地设置宗地最高限价的同时,还提出在土地拍卖达到最高限价后将转为竞自持租赁住房方式等竞拍规则,并且加强企业的购地资金监管。
中指研究院重庆分院研究主管戴小红也认为,重庆本次土拍规则得到强化,严控溢价率水平的同时,还将对竞买人的购地资金来源、竞买资格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坚定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决策部署,将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供地趋均衡化
此次重庆集中供应的42宗涉宅土地总占地面积为4111亩,综合计算前期供应的6790亩以及第三批次预计供应3500亩,总供应量与前两年每年的量几乎持平。
此次集中供应42宗地的区域分布也相对均衡,其中巴南区3宗、北碚区7宗、高新区6宗、江北区4宗、九龙坡区4宗、大渡口区5宗、两江新区4宗、南岸区1宗、沙坪坝区6宗、渝北区2宗。
“第二批次土地供应量整体来看仍较为充足,从地块分布来看,西区占据主力。”戴小红指出,第二批次地块整体占地面积占2021年供地计划(15540亩)的26.45%,2021年中心城区宅地目前已供应11622亩,已供应全年计划的74.79%,第三批次剩余供应量基本与第二批次一致。
研究中心方面指出,此次重庆集中供地呈现出均衡化趋势,比如沙坪坝区、北碚区等在第一次集中供地较少的区域,在本次土地供应上有所增多。
同时,本次集中供地还兼顾租赁层面。此次供应的42宗地块中有17宗地块设置了自持租赁住房的竞拍条件,其中4宗土地的自持租赁住宅建筑面积占地块总出让面积的比例均达到了100%,分别位于沙坪坝区、两江新区、江北区以及北碚区。
“此次重庆集中供地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租赁市场供应失衡现象,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方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