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返回
文章详情

房产占比家庭财富70% 楼市会迎来价格下降吗

  2016年以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强。从调控强度上看,调控政策一年比一年收紧,各地精准化楼市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飙升;从调控次数上看,2019年全国楼市累计调控600余次。在这种高强度的调控政策之下,房价由一路高歌到逐渐放缓上涨脚步。

  但是,购房者一旦买房,内心都希望房价上涨自身财富增值,又有谁愿意看到自己房子贬值呢?

  经济的本质是资金的流动性,过去房价快速上涨,最关键因素就是老百姓愿意将存款投入于房产上,这道理就宛如现金流的蓄水池,水涨船高。

  最近有一份关于家庭资产的报告引起关注,西南财大发布2020年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文中指出,随着楼市红利期影响,家庭财富逐渐凸显两极分化,而对于涨幅明显的家庭来说,住房资产占比69.9%,至于购房意愿占比呈现有意识的一幕,无房家庭中计划购房占比较低,而相反三套房及以上中计划购房占比较高,从二季度的12%上升到四季度的20.2%。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旦享受来自于房价上涨所带来的财富增长,恐怕内心最深处就会很痴迷,也许表面上来看,这有点类似炒房风气,但不得不说这就是最基础的市场预期,当持房者人数远大于无房者时,此时房价就显得微乎其微。

  如果将视线放在2021年,你会发现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从1、2月份市场成交数据来看,不少地区呈现火热趋势,例如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但对此高层反应速度也是极快,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倪虹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与此同时合肥、广州陆续出台新政调控加码。

  俗话说市场预期主导房价走向,以上一系列动作都在佐证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底线,那就是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中国社科院曾发布《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2020》,数据显示和2017年房价最高相比较,济南、郑州、中山等城市房价跌幅超10%,青岛、天津更是超过20%,廊坊跌幅高达46.9%。

  最近央行发布一则数据,截止2020年12月底,我国住户存款总额为93.44万亿元,按照14亿人口规模来算,人均存款为66743元。在人均存款前提下,也就是说一家三口当下存款基本为20万左右,但你真的有这么多钱吗?

  即使对于85后的普通群体来说,家庭存款有10万已经是佼佼者,反观另一边在“房价破万”的格局下,20万存款又能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呢?

  如果要说更加直白一点的话,那就是对于二线城市来说,房价跌幅超10%就远远大于20万了。此时当下楼市最真实的现状就是房产更多只会呈现金融属性,短期来看就是市场两极分化,但长期来看,楼市或迎来贬值潮。

  原因很简单,人均存款低下就说明大多数人缺少流动性资金,而房产占比家庭财富70%就说明只能看涨房价。但这单纯的幻想真的有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次贬值潮的压力在于市场的消费规模乏力,简而言之就是有效接盘群体远低于以往,也许有人真的很想降价抛房,但就算降价20%也不一定人买得起。

  总的来说,以上就是中国家庭财富最真实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早以前赚钱是为了买房,过来却变成了买房等于赚钱,至于今后如何,看国家定调就知,房子归于本质,国家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