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返回
文章详情

草原之星呼和浩特发展慢,新时代决心大力推行公租房建设

文章摘要:  呼和浩特作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人才外流也是当地迟迟难以发展起来的一大问题,高房价和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一直被当地居民所诟病的问题。呼和浩特也认识到了自己发展的短板所在,”十四五“规划以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租房,力争提高市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留住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呼和浩特作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人才外流也是当地迟迟难以发展起来的一大问题,高房价和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一直被当地居民所诟病的问题。呼和浩特也认识到了自己发展的短板所在,”十四五“规划以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租房,力争提高市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留住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领上钥匙啦!前几天去看了房子,里面基础装修都有,再买点家具和家电就能入住,太开心了!”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塞外安居小区物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办理公租房领钥匙手续的市民邢建清,在一个多月前呼和浩特市举行的2021年度公共租赁住房公开摇号配租活动,邢建清幸运中签,她被分配在了新城区塞外安居小区,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解决了她几年来一直与儿子一家同住的拥挤状况。

  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着力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本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自2010年开始至今,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建设公租房42182套,236.15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35141套,201.25万平方米。已分配入住34941套,199.86万平方米。其中,今年7月25日公开实物配租5145套,23.1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陆续办理入住手续,计划9月底前完成。

  作为新城区公租房项目之一,记者在塞外安居小区看到,小区里道路平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实行人车分流管理,还配备有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已经在小区入住两年多的张女士表示,住在这里,包括物业费在内每个月只需400多元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她的生活负担。而且现在小区周边有好几趟公交车,离地铁站也不太远,出行越来越方便。

  呼和浩特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工作采取通过网络、逐级上报审核备案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居委会将通过初审的申请人信息录入微机并经办事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通过网络上报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然后由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复审后通过网络上报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审批,最后通过审批的申请人进入公租房实物配租轮候库等待摇号配租。

  公租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政府规定特殊劳动群体配租,要求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7倍以下,无房。

  “十四五”期间,呼和浩特市计划通过公租房租赁补贴保障中低收入家庭30000户,通过在新建商品住房中配建公租房6000套。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基本形成渠道多元、结构合理、服务规范、制度健全的住房租赁市场,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