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返回
文章详情

利润失衡 是导致共有产权房流拍的主要原因

文章摘要:  共有产权房原本是一个国家福利性的房屋,但是由于成本与售价价之间的矛盾关系,共有产权房土地现如今已经出现了流拍的现象,共有产权房的建设成本高,售价上又有一定的限制规定,其中就有了许多的问题,这也是共有产权房如今流拍的原因所在。

  共有产权房原本是一个国家福利性的房屋,但是由于成本与售价价之间的矛盾关系,共有产权房土地现如今已经出现了流拍的现象,共有产权房的建设成本高,售价上又有一定的限制规定,其中就有了许多的问题,这也是共有产权房如今流拍的原因所在。

  看上去设想很美的共有产权房,为什么会流拍?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开发商所遭遇的困境寻找线索。

  为什么房企不愿意摘地?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房企在共有产权房的成本与售价之间,无法平衡利润,三个客观因素成为逃不开的开发障碍:

  其一、成本与售价的矛盾,难以调和。共有产权房,产品售价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明确限制,但同时也要满足项目配建、建设标准等,很难控制成本。例如航天城案例要求配建约3150㎡公办幼儿园、港务区共有产权房地块要求配建约2200㎡公办幼儿园等,这些都要压缩利润,才能够实现。

  其二、销售流程十分繁琐,周期拉长。目前房地产“盈利点”来自于薄利多销,房企赚钱主要是靠“高周转”,通过走量拉低财务及综合经营成本,但共有产权房开发流程繁琐,很多地方还处在“盲区”,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导致销售周期变长,时间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

  其三、产权归属先天限制,合伙困局。目前推出的共有产权房,其实是一种“半产权”房子,购房者占有部分产权,此外,地方政府占一部分产权,通常个人与地方占比为70:30或是80:20,地方占比越大,房价越便宜,房产的投资价值越小,因此,在没有收益预期之下,弃购的现象比比皆是。

  2018年北京全年供应共有产权房达到32000套,但是真正销售的只有50%,还有高达1.6万套房子被剩下(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虽然,房住不炒一直是主旋律,但共有产权房的价值困局也是客观事实,看来不想买房投资赚钱的人,还是少数。

  作为保障性住房制度的产物,共有产权房有着美好的初衷,但也必须面对令人尴尬的现实,面对低利润、繁杂手续的开发困局,房企缺乏拿地热情,也是意料之中,如何不步北京等城市的后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对于西安来说,共有产权房用地还是一种新鲜事物,未来一切发展,全都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