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返回
文章详情

补齐生产能力“短板” 去年海南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超过30%

文章摘要: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目前,经历了将近五年的发展部署,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目前,经历了将近五年的发展部署,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海南装配式建筑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构配件的生产能力提升起来。”海南省住建厅厅长霍巨燃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

  今年3月11日,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对2020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其中海南因去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了30%,被公开通报肯定。

  与海南一同被通报肯定的有江苏、浙江、湖南、天津等省市。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被通报肯定,是因为去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了30%。作为鼓励推进地区,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被定为10%。

  虽然只是“鼓励推进地区”,但海南从省级层面牵头制定完善包括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产能布局、示范项目以及技术力量的引进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在建设自贸区(港)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纷纷布局海南,目前已有14家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厂家投产。

  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预计是年装配式建筑建造面积将达到1700万平方米。海南装配式建筑发展将又迎来“大考”。

  补齐生产能力“短板”,超过30%!海南,干得漂亮

  采用装配式工艺建造的海口金融中心已封顶。

  记者在海口江东新区的核心起步区看到,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海口金融中心项目,正是运用装配式建筑工艺建造而成,装配率达到50%以上。截至目前,海口金融中心项目多栋建筑主体已经封顶。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深圳公司总经理张繁荣告诉记者,海口金融中心项目运用装配式建造,节能环保,大大缩短了工期,施工安全可靠,由高空作业变成地面作业,工人也较为稳定,“如果是传统方式建造,至少需要400多名工人;采用装配式只需要200多名工人,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海口市区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项目工地,中建四局北大附中海口学校项目执行经理周游告诉记者,该项目学术中心属于大型复杂公共建筑应用钢结构装配式的典型案例,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近24米的学术中心,采用“箱型截面钢柱-钢梁、圆钢管柱-钢梁”结构体系,总用钢量11000多吨,装配率达70%。

  “原设计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楼板,经过图纸优化为钢筋桁架楼承板,工期缩短了近5个月时间。”周游告诉记者。

  上述工程项目只是海南装配式建筑推广运用的代表性项目。在海南,装配式建筑已经在当地众多建筑项目中得到快速的推广和运用。装配式构配件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正不断地运往项目工地,初步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格局。

  但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装配式构配件的产能跟不上需求的步伐,是当前摆在海南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一个“短板”。这也是海南省住建厅厅长霍巨燃多次提及的“要把生产能力提升起来”。

  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海南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为82万平方米;2019年,该省通过评审确定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435万平方米;2020年,全省通过评审确定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1100万平方米,占2020年新建建筑的比例超过30%,比2019年增加了两倍多。

  霍巨燃表示,根据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预计今年装配式建筑建造面积将达到1700万平方米。霍巨燃认为,当前海南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能力仍不够,相信金牌港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的几个项目落成投产后,海南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的生产能力将有很大提升。

  从京来琼挂职的年轻干部、万宁市副市长魏龙向记者表示,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一项新兴产业,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运用仍处于阵痛期、起步期,这需要政府行政层面进行多引导多鼓励,比如装配式建筑的容积率奖励力度,税收优惠措施的出台等;另外,加大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建立一种建造标准,让装配式建筑真正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让企业有更高更积极的参与度。